宋梅堯臣詠韓干畫馬:“干馬精神在韁勒”。韓干的傳世佳作《駿馬》,沒畫馬的四蹄躍動、飛奔之狀,卻畫出它被籠頭韁繩緊緊地拴在一根樁子上。 欣賞者,從這匹馬仰天長嘯、四足蹬踏、力圖掙脫羈索的動態中,異常強烈地感受到這匹駿馬奔騰激越的熱情和不服羈索的內在力量。 顯然,韁繩,在這里是“抑”,是馬縱蹄飛騰的限制,但畫出后,反而使騰躍的精神得到更傳神、更有力的表現,從而起到了先抑后揚的作用。 又如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 這句詩,贊揚對新穎意境的獨辟蹊徑,這也是抑揚法。用“疑”,把山重水復、川斷泉絕的深暗境地轉向反面,開拓出坦坦蕩蕩柳暗花明的勝境來,起到藝術的突轉作用。 總之,由反入正、抑揚相映的敘述方法,往往會產生出人意料的佳趣。 |